年紀(jì)大了 喝湯有講究
2019-08-27 11:25:18 來源: 大武夷新聞網(wǎng) 作者:周春凌
喝湯是人們滋補暖身的好方式,但如果喝湯的方式不科學(xué),反倒給身體造成負(fù)擔(dān),尤其是老年朋友們。
湯中嘌呤含量高,增加腎臟負(fù)擔(dān)
燉煮時間過長,導(dǎo)致湯中的嘌呤含量高。隨著年齡增長,腎小球濾過率會逐漸降低,因此,老年人多喝湯易對腎臟造成損傷。
湯中溶解的鹽分過高,增加心腦血管疾病
老年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6克,可是喝湯的時候尤其容易超標(biāo)。為了老年人的健康長壽,預(yù)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發(fā)生,要盡量少吃或者不吃含鹽過高的飲食。
湯中草酸高,影響礦物質(zhì)吸收
如果湯中含有草酸過高的蔬菜,如菠菜、甜葉菜、韭菜、竹筍、苦瓜、茭白等,會影響鈣、鐵等礦物質(zhì)的吸收。因此,老年人在喝蔬菜湯時要將蔬菜焯幾十秒再做湯。
湯太燙,容易損傷食管黏膜
大部分老年人認(rèn)為,湯要趁熱喝才最鮮美。但一味地追求“熱”度,會導(dǎo)致食管黏膜的損傷。研究表明,常吃燙食的人,罹患口腔癌、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癥的風(fēng)險將會增高。
因此,專家建議老年朋友們平時喝湯一定要清淡,少放鹽。切勿煮太長時間,素菜湯以食材稍微變軟最佳,肉類湯1小時左右為好,最長不要超過2小時。另外,熬湯前,將肉類和菜類分別用沸水焯一下,可有效減少嘌呤和草酸的含量。 (周春凌)
[責(zé)任編輯:姚心妮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