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散步 不能由著習慣來
2019-12-24 09:12:00 來源: 大武夷新聞網 作者:閆爽
很多老人覺得散步簡單,想怎么來就怎么來,陷入一些散步誤區(qū),不但起不到養(yǎng)生保健之效,還容易損傷機體健康。
愛走馬路邊 許多老年朋友都會選擇在馬路邊散步、慢跑,但這個地點并不科學。
首先,每天馬路上有大量汽車尾氣排放,長期吸入,可影響人的呼吸系統(tǒng)、免疫系統(tǒng)和心血管系統(tǒng)。其次,馬路邊車流較大,老人活動能力差,遇到突發(fā)狀況躲避不及,容易發(fā)生交通意外。
時間過長 任何一種運動方式,合理的頻率對于運動的效果和堅持都很重要。建議老人每日散步時長控制在45~60分鐘,或者不超過3公里距離,以身體發(fā)熱、微出汗為宜,每天1~2次。體胖的老人可適當延長到90分鐘,有助于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和新陳代謝。
散步不補水 散步前后一定要注意補水,散步前2~3小時,應該攝入500毫升左右的水。散步后,心跳速度沒有馬上恢復平緩,可以間歇式地分多次補水大約300毫升左右。無論散步前后都不要喝過冷的水,以免對腸道進行過分的刺激,水溫在37℃~39℃即可。
背著手散步 散步時應適當甩開手臂,起到一定的平衡身體的作用,防止發(fā)生意外跌倒,同時能防治肩周炎、肺氣腫、胸悶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。
愛走上下坡 有上下坡的地方并不適合老人,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關節(jié)炎,爬坡會導致膝關節(jié)負擔過重,加重關節(jié)磨損。沒有關節(jié)炎的老人如果想增強鍛煉效果,可以每周一到兩次平坦路面與爬矮坡鍛煉,增強心肺功能?;加泄琴|疏松癥及心臟病的老人,不要選擇坡路,并要根據自己身體情況選擇中等步幅,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量出汗。(閆爽)
[責任編輯:陳雨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