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傳奇詩友 崇安城南唱和——劉韞與朱子的忘年情緣及其縣南閑居酬唱
朱熹為南宋的一代大儒,其集理學之大成而被稱為“三代下孔子”,世人尊稱“朱子”。世有朱子,離不開武夷山五夫劉氏在生活上的養(yǎng)育、學識上的教育及人格上的培育。五夫劉氏家族,對朱子及其家人堪稱恩重如山,舉世贊嘆。而這,均緣于朱子父親朱松與劉氏諸賢的蓋世“友道”。他們的“友道”傳奇,是堪比三國故事中“桃園結義”“白帝托孤”之類的佳話。此后,劉氏各代與朱子及其后代的深情厚誼,同樣水乳交融,感天動地,成千古絕唱。朱子與劉氏的密切關系,除了已眾所周知的劉子羽、劉子翚和劉勉之為“朱子三父(依次為義父、師父和岳父)”的美談外,朱子與劉氏的其他數(shù)代人,同樣交誼深厚,然而卻相對不為世人所悉。其中劉子翚的叔叔劉韞,其與朱子亦親亦朋、亦師亦友、詩酒無間、忘年而交的親密關系,便極富傳奇,也更鮮為人知。
一、劉韞在五夫劉氏中的身世及與朱子的情緣。
劉韞(1101—1179)字仲固,號秀野山人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,五夫里劉民先第四子,忠顯公劉韐之弟,以兄蔭入仕。仕途曲折,歷通判三州,知二州,皆有政聲。孝宗隆興二年(1164),宋朝廷二度北伐失敗,再次屈辱議和。此時,于興化軍任上的劉韞,由于此前極力呼吁北伐,以雪國家靖康之恥,報父親犧牲之仇。如今宋廷再敗,主戰(zhàn)的他遭到言官的彈劾。對時局失望的他,從此謝絕仕途,以朝散大夫致仕(退休)回歸武夷山故里。他擇址可“悠然見南山(武夷山風景區(qū))”的崇安縣南九曲巷尾,修筑了一個規(guī)模十多畝的園林式別墅以歸隱修道,名“滄波館”。滄波館約處今余慶橋略南的“南薰樓”附近,俯臨北宋趙清獻開鑿的新陽圳前段人工河,與師姑洲隔水相望。別墅內造十多處景觀,有臺榭花木之勝和阡陌鄉(xiāng)野之風。其常與侄輩子翚及孫輩朱子等相互唱酬,旦夕諷詠,并以杜甫“喜無多屋宇,幸不礙云山”之句為別墅分韻賦詩。朱子得詩后,以《伏讀秀野劉丈閑居十五詠謹次高韻》答和。劉韞擅詩且高產,“其長篇巨牘,霞舒云麗,時人謂之‘吟龍’”朱子與其酬唱是家常便飯,唱和之詩據統(tǒng)計達百余首,中華詩詞史上恐曠世未有,堪稱奇跡。劉韞極留戀崇安縣南此居所,于此修道與吟哦至終老。
劉韞與朱子成為詩詞酬唱如此之多的詩友,緣于他們千絲萬縷的關系。首先他們志同道合,他們的父輩及自己均有強烈的北定中原理想,有改造世態(tài)人心的思想追求,同時他們理想與追求均遭受了相似的挫折,彼此惺惺相惜并代代相傳。其次,他們都是詩界巨擘,同時對道學禪理均涵養(yǎng)深厚,是不二的知音。三是“親上加親”的關系。劉韞不僅是朱子“三父”的叔叔,比朱子長兩輩,大近三十歲。同時,劉韞的兒子子翔,娶了朱子胞妹朱心為妻,因此朱子敬稱劉韞作“劉丈”。劉子翔(字彥集),能詩善詞,綽有父風,時人稱其父為“吟龍”,子為“詞虎”。文壇上的龍虎雙雄,集其父子一家。因此,他們間詩詞酬唱極多,順理成章。
其實,劉韞的兒子也是朱子的詩友。朱子胞妹朱心,生于宋高宗紹興九年(1139),比朱熹小九歲,二十一歲時嫁給了劉韞之子劉子翔。子翔以父蔭官湖南瀏縣陽丞,秩滿還鄉(xiāng),不再仕。子翔赴任的瀏陽縣,居住有許多與朱子師祖羅從彥和恩師李侗的同宗。朱子任湖南巡撫期間,曾為該縣營盤羅氏、瀏東李氏的族譜撰寫譜序,并為瀏陽的第一座藏書樓題詩《寄題瀏陽李氏遺經閣》二首,給該縣留下很好的聲望。朱子對瀏陽民情十分了解,感情深厚,在子翔啟程赴任時,對這叔輩的妹夫既難舍難分,又對其治理好瀏陽深寄厚望。當時朱子迎著晚風,抱病相送,置酒贈書,叮嚀囑咐,并附詩一首《送彥集之官瀏陽》:“急景彫暮節(jié),高風振空林。病夫掩關臥,長謠擁孤衾。聞君千里行,四牡方骎骎。重此別離感,青天欲愁陰。君行豈不勞,民瘼亦已深。催科處處急,椎鑿年年侵。君行寬彼氓,足以慰我心。薦書會滿篋,社酒還同斟。所念家同產,與君如瑟琴。茲焉不并駕,宰木寒蕭椮。尚喜吾諸甥,男恭女知欽。明朝復相憶,悵望楚山岑?!痹娭械拿銊?、寄望與寬慰,滿滿當當,情真意綿,令人動容。劉韞政聲良好的表率與朱子殷切期望的囑托,讓子翔在縣丞任上十分關心民瘼,寬慰彼氓,從而也獲得了百姓的普遍嘉許,口碑上佳。
劉韞對作為后生的朱子賞識有加,無論生活、學習及理想事業(yè),如同親兒孫百般慈祥、憐愛與樂助。他家資厚實,除了在縣治南郊建有園林般的豪宅、新陽赤石置有肥沃田產外,在武夷山中(今景區(qū)內)亦有地產別業(yè)。朱子自少年起就追隨老師劉子翚在武夷山水簾洞寓所受教,對武夷山景區(qū)自然與人文環(huán)境情有獨鐘,“琴書四十載,幾作山中客”。其中在武夷山景區(qū)沖佑觀的“奉祠”,他便提舉了三任,并由此產生在武夷山中開辦書院的想法。而朱子生來清貧,出仕后又置產無多,對在山中購地建書院毫無經濟能力。此時的劉韞,聽聞朱子有此大志后大悅,慨然表態(tài),愿將五曲隱屏峰下數(shù)十畝谷地私產,無條件贈與朱子構筑精舍,以資鼓勵。朱子感激涕零,很快親手摹劃并發(fā)動學生身體力行,鑿石伐木,很快就將“為山中巨構”的“武夷精舍”建成。朱子喜不自禁,吟寫了膾炙人口的《精舍十五詠》。此后,朱子驚世駭俗的《四書章句集注》便從該書院橫空出世,影響此后的中華文化與意識形態(tài)八百余年。來到這里聆聽朱子講學論辯的學生師友、名流俊杰,更成百上千,俊采星馳。朱子的這些受業(yè)弟子與論辯師友,離開武夷山后,便如同蒲公英的種子,飄滿中華大地,將朱子理學學問與理想,薪火相傳,不斷光大。武夷精舍也從此成為中華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書院之一??梢哉J為,劉韞對朱子的武夷精舍建設及朱子的功成名就之貢獻,與劉氏的“朱子三父”可等量齊觀,居功至偉。
二、劉韞的城南別墅“滄波館”與朱子的唱和詩。
“城南”是個極富詩情畫意的詞匯,朱子與“城南”有深厚的淵源和情結。他出生的地方在尤溪城南的南溪書院,童年生活則在建州(今建甌)城南的環(huán)溪精舍?!俺悄稀苯o他留下了“沙洲畫卦”等許多美好的故事。他成年后交游日廣,每到一城,也多先訪城南。如淳熙元年(1174)秋,應好友張栻之邀,遠赴湖南岳麓書院講學,其間便深度游覽長沙城南,并且揮灑地寫出了文壇歷史上詩書(書法)雙絕、流芳千古的《城南唱和詩卷》。
南宋時的崇安縣,除縣衙有圍墻外,尚無大范圍的完整城墻。因此其時的城南多以“縣南”稱呼,即縣衙南郊。縣衙南郊包括了如今的武夷山市南門街、下洲及師姑洲(今沙古洲)一帶。崇安南門街的形成,當歸功于北宋名臣趙拤(謚清獻)。趙拤在康定年初(1040年前后)于縣城東南的河道上,修建了約500米長的新陽陂(臨安壩),并相應地在崇溪西岸砌筑了近300米長的青龍碼頭。新中國成立之前,青龍碼頭是閩江航運水道最上游的重要港埠,是福建通過“閩贛古道”聯(lián)結江西長江航運水道的商旅樞紐,因此曾“舟車輻輳,冠蓋相屬”。與青龍碼頭相鄰且并行的道路,此后逐漸聚商成市,進而形成《清明上河圖》般的街市。該街市從青龍碼頭延伸至縣衙(今勤業(yè)樓地段)門前,叫“崇安街”。“崇安街”自明代修建城墻后,出南城門之外的部分才稱作“南門街”。南門街因與青龍碼頭毗鄰且并行而最為繁榮,至明清進一步成為“萬里茶道”起點地的茶葉及百貨的水陸接駁中樞。南門街的天后宮、萬壽宮、南興寺、天主堂、汀州會館、江西會館、廣東會館、河伯司、厘金局、票號、銀莊、馬驛、船驛、船廠及各種商行和服務業(yè)等因商業(yè)而興建的信俗場所、會所建筑、管理機構等因之應運而生,下四府(興化府、泉州府、漳州府、汀州府)閩商及晉商、徽商、浙商、粵商、洋商等紛至沓來。后來享譽東南的茶界“閩商”與“金崇安”也由此濫觴。清季崇安“四大世家(朱潘萬邱)”之發(fā)家,無不與此碼頭及南門街的繁榮相關,并于此街營建了“宏敞當為閩北冠”(民國《崇安縣志》)的大宅府第。即使在南宋時期,南門街區(qū)段業(yè)已市列珠璣,戶盈羅綺,商旅麇集,酒旗招展。隆興至乾道年間(1163-1173),朱子與劉韞大部分時間都在崇安及周邊,朱子與劉韞頻繁詩書往來,同時常借走訪縣衙、拜謁文廟或往返江西、湖南(岳麓會講)等活動,多要經縣南青龍碼頭機會,借道或專程來看望“劉丈”,與他酌酒和詩,煮茗論道。在看望劉韞的同時,也耳聞目睹了崇安縣南市井的繁華。劉韞常在南門街酒樓與詩友論詩斗酒,寫了兩首《崇安酒市》送朱子點評。朱子雖不參加酒樓的賽詩斗酒,但對劉韞的雅興十分欣賞,于是據他詩意寫下了膾炙人口的《次秀野雜詩. 崇安酒市》二首:(一)聞說崇安市,家家曲米春。樓頭邀上客,花底覓南鄰。詎有當壚子,應無折券人。勸君渾莫問,一酌便還醇。(二)麗藻摛云錦,新章寫陟厘。詩傳國風體,興發(fā)酒家旗。見說難中圣,遙知但啜醨。盤餐雜鮭菜,那有蟹螯持。此詩僅從酒市的視角,就不難想象當年崇安市井人氣的鼎盛;亦從酒風之高雅,佐證了崇安民間的文風不俗。加上朱子之前的柳永及之后的劉伯溫、徐霞客都有在南門街、青龍碼頭留下足跡與詩文,人文史跡厚重,因此武夷山市區(qū)在1999年省政府公布為“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”時,南門街也被同時公布為其中的省級“歷史文化街區(qū)”。
古代的文人雅士,對自己的豪宅別墅也常低調地謙稱“閑居”“草堂”等。劉韞的“閑居”滄波館并非處在南門街鬧市的中心,而在距街市末端有百步之遙的九曲巷尾,在與師姑洲隔水相望的溪畔,可稱鬧中取靜的上佳之所。如此既能獲街市之便利,又可享鄉(xiāng)野之閑適。劉韞好寫詩,對自主設計的“閑居”非常自得,寫了許多田園詩描繪自賞。其中創(chuàng)作的《閑居十五詠》便是他對本別墅內十四個景觀的得意吟誦,對作為晚輩親眷兼知音詩友的朱子,他自然率先抄送分享。他的《閑居十五詠》原詩,遺憾已佚失難覓,但朱子收閱后欣然酬答的十五首“和詩”卻完整保存至今,讓我們仍能“一睹”其“縣南閑居”的昔日風采,并品味到朱子對劉韞閑居及其人品境界的由衷羨慕與贊賞。詩題全稱《伏讀秀野劉丈閑居十五詠謹次高韻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繩削是所愿望》,現(xiàn)抄錄簡注分享如下:
(一)秀野
為憐蘅芷滿芳洲,特地臨江賦遠游。
十畝何妨自春色,萬緣從此付東流。
靜看朝市真兒戲,須信田園是老謀。
出處知公有馀裕,未應辛苦謝靈丘。
注:該首為十五詠“和詩”的開篇?!靶阋啊睘閯㈨y的號,此處形容他的“閑居”如秀美的村野,充滿自然情趣,以此總覽別墅的創(chuàng)意。詩的首句大意:劉韞建別墅于此的原因,系喜愛這里有水草豐美芳香的師姑洲。特別重要的是,這里靠近河道,可泛舟崇溪,逐波遠游。劉韞信道修真,喜歡郊游,放浪形骸,因此稱本別墅“滄波館”。朱子有《次秀野泛滄波館至赤石觀刈早稻韻》詩,稱羨劉韞從這別墅門口放舟載酒,從縣南沿人工河入崇溪,漂流到赤石看秋收稻谷的閑情逸致。朱子受其影響,晚年遷居考亭時,對其居所兼書堂也仿效取名稱“滄洲精舍(今考亭書院)”。詩的次句與第三句大意:別墅雖只有十余畝,但不影響美好的春天景色紛至沓來,所有的塵緣俗務可以從此拋卻。這里距街市不算遠,早晨可閑靜地觀賞街上天真的兒童嬉戲,相信這是您既“隱于野”又“隱于市”的“老謀深算”啊。此句雙關之意,寓官場如兒戲與民間有真趣之意蘊。末句歸納說:我知道您如今出行或靜處,各方面條件都很寬裕舒適,不再需付出辛苦就可享受到神仙境界,真是幸福啊?!办`丘”指神仙所居之山,典出《楚辭·王褒(九懷·蓄英)》:“玄鳥兮辭歸,飛翔兮靈丘?!?/p>
(二)積芳圃
樂事從茲不易涯,朱門還似野人家。
行看靚艷須攜酒,坐對清陰只煮茶。
曉起蒼涼承墜露,晚來光景亂蒸霞。
平生結習今馀幾,試數(shù)毗鄰襋上花。
注:此詠種植花木之園圃,評價“劉丈”雖為豪門大戶,卻像山野農家,很享受花樹作伴、茶酒相隨的安逸閑適的田園生活。
(三)家山堂
負米歸來手自舂,豈知門外有晴峰。
羨公竟日塵氛遠,拄頰看山幽興濃。
心鏡懸知不同調,詩壇那敢少爭鋒。
空馀遠岳尋師意,個里何妨為指蹤。
注:“家山堂”為紀念故鄉(xiāng)的建筑。本詩評論“劉丈”在家山堂負米自舂,樂在其中;拄頰看山,悠然自得的詩意生活。
(四)拙政堂
驥足寧同曳尾龜,青山終是費心期。
陶公歸去有余樂,潘令閑居不足追。
自笑十連非所慕,未應三徑苦無資。
明朝謾擁朱輪去,猿鶴咨嗟政爾為。
注:“拙政”系謙詞,拙于為政?!白菊谩敝竿穗[幽居的房屋。本詩稱頌“劉丈”很享受陶淵明和潘安式的桃花園生活。
(五)香界
幽興年來莫與同,滋蘭聊欲泛光風。
真成佛國香云界,不數(shù)淮山桂樹叢。
花氣無邊曛欲醉,靈氛一點靜還通。
何須楚客紉秋佩,坐臥經行住此中。
注:“香界”指種蘭花的園圃,借此稱頌“劉丈”淡泊高潔如蘭花的君子之風。
(六)春谷
武夷高處是蓬萊,采得靈根手自栽。
地僻芳菲鎮(zhèn)長在,谷寒蜂蝶未全來。
紅裳似欲留人醉,錦幛何妨為客開。
飲罷醒心何處所,遠山重疊翠成堆。
注:“春谷”指種武夷山移來的巖茶之園圃?!办`根”有版本為“靈芽”,均指武夷茶?!皠⒄伞钡膭e墅不僅種植花木果蔬,也種了從武夷山中移來的茶樹。茶樹在寒冷的初春開花,很少有蜂蝶光臨。美麗的茶女在錦繡的帷幛中煮茶,讓客人十分陶醉??腿瞬韬韧旰笊袂鍤馑蛲貛n疊翠的遠山(神仙所居的武夷山)了。此詩如今被認為是朱子寫武夷茶的代表作。
(七)舫齋
扁舟容與小房櫳,搖揚簾旌蜀錦紅。
兩岸蒹葭秋色里,一川煙浪夕陽中。
不愁滟滪雙蓬鬢,未怯江湖萬里風。
筑室水中聊爾爾,何須極浦望朱宮。
注:“舫齋”建于水中或水畔用于觀魚賞荷等休閑的船形房屋,為劉韞別墅的一道臨水景觀。本詩議論“劉丈”退隱江湖,遠離“朱宮”(朝政)的灑脫。
(八)藥圃
種藥春畦有近功,不辭耘耔謾勞躬。
漸看杞菊充庖下,即見芝英入籠中。
病去自知非往日,身輕何必御泠風。
出門會有兒童笑,不是當年植杖翁。
注:“藥圃”指種植藥材的園圃。詩贊劉韞采菊東籬,種藥養(yǎng)生,“返老還童”的“神仙”生活。
(九)山人方丈
方丈翛然屋數(shù)椽,檻前流水自清漣。
蒲團竹幾通宵坐,掃地焚香白晝眠。
地窄不容揮麈客,室空那有散花天。
個中有句無人薦,不是諸方五味禪。
注:“山人”即“秀野山人”劉韞,“方丈”指仙島,此指隔水相望的師姑洲。劉韞在別墅對岸師姑洲,另建禪房數(shù)間以讀書寫詩與修道悟禪。
(十)龜峰樓
楊柳東邊桂樹西,小樓晴眺極霏微。
山川政爾供凝目,塵土何妨略振衣。
俯瞰桑田悲物化,閑披蕊笈洞玄機。
卻疑欄外連穹石,似厭支床去不歸。
注:滄波館別墅可正望西山龜峰(又名文筆峰,即今小武夷公園甑廣巖),劉韞筑樓以觀賞,相看不厭。詩贊“劉丈”的仙風道骨氣象與生活方式。
(十一)月波臺
潺潺流水注回塘,中作平臺受晚涼。
四面不通車馬跡,一尊聊飲芰荷香。
韓公無復吟花島,楚客何勞賦藥房。
少待須臾更清絕,月華零露洗匡床。
注:滄波館別墅有池可魚,池中筑臺供納涼賞月,拒絕俗世干擾。
(十二)挽蔬園
未覺閑來歲月頻,荷鋤方喜土膏勻。
連畦已放瑤簪露,覆地行看玉本新。
小摘登盤先餉客,晚炊當肉更宜人。
卻憐寂寞公儀子,拔盡園蔬不嘆貧。
注:劉韞閑居效陶淵明自耕自作,辟菜園自種各色蔬菜,享受田園生活。
(十三)秋香徑
門外黃塵沒九逵,坊中叢桂長樛枝。
三秋冷蕊從開落,終歲清陰不改移。
幽徑只愁空翠滴,濃香一任晚風吹。
攀援卻恨王孫遠,惆悵千林落葉時。
注:別墅內的小路沿途種桂花,稱“秋香徑”。桂樹小道,三秋濃香撲鼻,四季清陰宜人,令人陶醉。
(十四)曲池軒
去年種竹長新篁,今歲穿渠過野塘。
自喜軒窗無俗韻,亦知草木有真香。
林間急雨生秋思,水面微風度晚涼。
卻厭端居苦無事,憑欄閑理釣絲長。
注:滄波館修有曲折的池塘,塘邊種了許多篁竹。帶有窗戶的清雅軒廊,閑時可倚欄垂釣。
(十五) 前村
玉立寒煙寂寞濱,仙姿瀟灑凈無塵。
千林搖落今如許,一樹橫斜獨可人。
真與雪霜娛晚景,任從桃柳殿殘春。
綠陰青子明年事,眾口驚嗟鼎味新。
注:滄波館別墅內一塊空地,模擬成閑適的農村景象,命名“前村”。
吟哦朱子的上述“次韻”詩,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與朱子的尋常風格判若兩人。朱子是一位有著圣賢氣象的大儒,所公開的許多詩詞,雖也淺顯易懂,但偏重理性,有居高臨下之嫌。而讀其與劉韞的交往唱和詩,則讓人耳目一新,全然生動活潑,諧趣橫生,閑情逸致,悲歡愁怨,率性紙上,極少理學家的觀照和道德家的高調。朱子的這些閑適詩,一方面說明,他的真性情與平凡人一樣,并不拘泥于單一的說理,而同樣奔放性情,或將理性、感性相融會;另一方面說明,他與劉韞是真正的相交忘年,彼此平等隨和地交流與調侃,有時尊稱“劉丈”,有時直呼“秀野”,這是親情友情的至高境界。朱子與劉韞的酬唱詩,還有許多,據專家研究統(tǒng)計達百余首,占朱子閑適詩的相當大比例。它們從另一側面,也向我們展示了朱劉的深厚“友道”,此般友道堪稱世間標表,深值我們久遠傳承與光大。
(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)
【稿費說明】對本網刊登的作品,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,請第一時間主動聯(lián)系我網,我網將按照《閩北日報》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。如不愿意接受稿費,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。如第一時間,未能聯(lián)系我網(需提供手機聯(lián)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),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,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,概不負責。
【聯(lián)系方式】地址: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梅峰路45號7樓。電話:0599-8868501、18650668593。郵箱:greatwuyi@163.com
- Copyright ? 2022 GREATWUY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
- 福建省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[35120180004]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[113330003] 閩ICP備2022011400號
-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9-8868501 舉報郵箱:wlzx@mbdaily.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
-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:010-88650507(白)010-68022771(夜)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:12390
- 單位地址: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梅峰路45號報業(yè)大廈7層 廣告熱線:0599-88685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