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平,看見美麗中國、文化中國——2023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活動側記
盛夏時節(jié),萬木蔥蘢。徜徉在閩北大地,青山蒼翠、碧水漣漪、空氣清新。
“南平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城市之一,來到這里的人應該都會愛上它?!毙凶咴谘袑W的最后一站武夷山,意大利籍留學生范狄感慨道,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。
7月15日,“2023 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”落下帷幕,來自16個國家22名外國留學生結束了7天的南平之旅?!案哳佒怠薄案咚刭|”的綠色南平,讓他們看到了“美麗中國”“文化中國”,也從中領略了“中國魅力”。
7月9日,以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—南平行”為主題的“2023 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”在武夷山市五夫鎮(zhèn)朱文公廟開營。
16個國家的22名外國留學生參加“2023 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”。
南平,“雙世遺”和國家公園所在地,也是曾經的八閩首府、閩國古都。
走進武夷山景區(qū)巖骨花香漫步道,道路兩旁丹崖聳立,樹木蔥蘢,澗水清澈見底,山風穿峽而過,帶來幾縷淡淡茶香?!斑@里沒有商業(yè)化的氣息,山澗小道依然保留著淳樸原始的樣子,還可以看到懸崖峭壁上的野生茶樹?!敝钢豢貌铇渖现Ω缮系奶μ\,范狄說,最初看到這次研學活動是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主題時,還有些疑惑,現在看來,這個主題確實設置得很貼切,南平讓他看到實現生態(tài)保護、綠色發(fā)展、民生改善相統(tǒng)一。
打卡武夷山天游峰。
“這里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太完美了,怪不得說武夷山是一座森林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保存完整的‘世界生物基因庫’?!蓖瑯幼⒁獾竭@些細節(jié)的還有來自韓國的盧賢澈。乘坐竹筏漂流九曲溪上,溪水清澈,魚兒跳躍,盧賢澈不禁感嘆,南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,綠水青山養(yǎng)一方人、金山銀山富一方人,“這里將環(huán)境保護好,民眾也因發(fā)展生態(tài)旅游過上好日子?!?/p>
如果說生態(tài)綠色是南平底色,文化旅游則是南平亮色。閩越文化、朱子文化、武夷茶文化、建盞文化源流于此,熠熠生輝。
研學營一行,在多位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,親身體驗南平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:武夷山宋街大眾茶館,指尖體驗竹編文化;建陽建本文化體驗館,參與建本雕版印刷;建盞文化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園,動手體驗宋代點茶;邵武和平古鎮(zhèn),學習儺舞表演……
體驗竹編文化
穿上漢服徜徉在宋朝主題街區(qū)
體驗宋代點茶
體驗儺舞
在邵武和平古鎮(zhèn)里,留學生們頭戴面具,腦后綴一塊紅布,在民間打擊樂的伴奏下手舞足蹈,于歡快的氛圍中沉浸式感受中國儺文化,品味古代舞蹈“活化石”的文化魅力。面具舞蹈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文化現象,而儺舞則是這種共同文化現象的中國方式?!皟闭叱病9湃嗽跉q末迎神以驅逐疫鬼,去除邪氣。邵武儺舞是傳統(tǒng)民俗舞蹈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。
“這里每一項傳統(tǒng)文化項目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和內涵,能親身體驗真是不虛此行!”戀戀不舍地摩挲著儺舞面具,尼泊爾籍留學生普德感慨道。
建陽書坊鄉(xiāng)建本文化體驗館內,墨香悠悠,在建陽建本雕版印刷代表性傳承人黃行忠的指導下,留學生們手握刻刀,表情專注,書寫、雕版、刷印……以“摸得著的體驗”感受非遺魅力。
來自亞美尼亞籍的南京大學博士生研究生安娜·亞當楊親手雕刻印刷的建本作品。
“好字!”日本籍留學生山川百合雙手將印版上的紙輕輕一揭,北京外國語大學校訓“兼容并蓄 博學篤行”的楷體字,躍然紙上,這幅作品贏得了眾人的贊許。山川百合是北外博士研究生,喜愛漢語言文學,對毛筆字也有涉獵,第一次通過建本將書法復刻出來,她十分欣喜:“這幅字我要帶回去,分享給我的日本朋友,讓他們也來中國看一看?!?/p>
身在其中,更解其中味。于五夫古鎮(zhèn)尋找朱子文化的活水源頭,邵武和平古鎮(zhèn)古建筑令人流連忘返,這兩座古鎮(zhèn)鐫刻著南平悠久的歷史文脈,讓來自不同國家、膚色不同、文化背景迥異的年輕人,為之震撼,更發(fā)出贊嘆。
在五夫朱子文化廣場前認真聽講解。
“這里的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叫人刮目相看,這里的古鎮(zhèn)也令人印象深刻。我覺得這種以文化為核心的古鎮(zhèn)特別好,可以讓我們把文化傳承下來,然后弘揚出去。”7天的游學精彩不斷,留學生們的手機里存下了許多難忘瞬間,泰國籍留學生許欣婷更是用手機錄下了許多古鎮(zhèn)的照片和視頻。她說:“我很喜歡朱子文化,這次研學游后,我更加熱愛中國文化了,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南平?!?/p>
“通過這幾天的研學,我看到了中國秀麗的山水,更深地體會到中國歷史的厚重,中國文化的豐富。中國文化是一種包容的文化,包括環(huán)境保護、文化旅游的可持續(xù)性和意識,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,以及為民眾提供更好生活等等?!狈兜腋杏X自己收獲頗豐。這次參加研學的學員是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、復旦大學、中山大學等12所中國高校攻讀漢學相關專業(yè)的碩士生、博士生,他說:“作為漢學青年學者,我們要將中國文化傳播到更廣泛的世界,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國文化的價值和深度?!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(林李冰/文 黃杰敏/攝)
【稿費說明】對本網刊登的作品,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,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,我網將按照《閩北日報》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。如不愿意接受稿費,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。如第一時間,未能聯系我網(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),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,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,概不負責。
【聯系方式】地址: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梅峰路45號7樓。電話:0599-8868501、18650668593。郵箱:greatwuyi@163.com
- Copyright ? 2022 GREATWUY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
-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[35120180004]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[113330003] 閩ICP備2022011400號
-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9-8868501 舉報郵箱:wlzx@mbdaily.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
-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:010-88650507(白)010-68022771(夜)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:12390
- 單位地址: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梅峰路45號報業(yè)大廈7層 廣告熱線:0599-88685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