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中國行|南平有佳石 刻銘“鳳咮硯”
《東坡詩集注》卷三十記載:余舊作鳳咮硯銘,其略云:“蘇子一見名鳳咮,坐令龍尾羞牛后?!保ㄙY料圖片)
用南劍石做成的板硯,具有茶臺功能
傳承人鄭世陽講解如何辨別南劍石優(yōu)劣
《成功》硯
該硯(見左圖),直徑長36 cm 、寬28.5cm、厚8cm,刻銘“鳳咮”,選自南劍石系列中不可多得的俏色品類,質地上乘、構圖精妙、雕工精湛,是傳承人鄭世陽長久以來想賦予“鳳咮硯”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歷史淵源具象化的一件精品。
宋代篇
蘇軾一見名“鳳咮”
至珍驚世初莫售,黑眉黃眼爭妍陋。
蘇子一見名鳳咮,坐令龍尾羞牛后。
“鳳咮……”
蘇東坡出神地呢喃著,手里把玩著一方黢黑的硯臺。他想得入迷,一時神往千里之外。此硯來自任職建州錢監(jiān)的好友王頤,在書信里,王頤告知東坡此硯石來自建州北苑鳳凰山鳳嘴部分的小潭。蘇東坡抑制不住欣喜,當即為此硯作銘,命名“鳳咮”。
“咮”即成鳥之喙,“鳳咮”二字,一言產地,一言珍奇。雖然鳳咮硯產自鳳凰山源自誤會,蘇軾喜愛“鳳咮”二字卻不言而喻,得到王頤贈送鳳咮硯的同一年,蘇軾正在杭州任通判。他將杭州鳳凰山腳下一所衙署舊房,略加修繕,取名“鳳咮堂”。當年中秋,他在觀賞錢塘江大潮時寫下名句“鯤鵬水擊三千里,組練長驅十萬夫”,同詩當中有“鳳咮堂前野桔香,劍潭橋畔秋荷老”一句。“鳳咮”與“劍潭”對仗出現,詩句中鳳咮堂與劍潭橋均為杭州當地事物,而鳳咮硯產地建溪黯淡灘位于南劍州, “劍潭”與“劍浦”“劍津”等詞西晉以降便是南劍州別稱,南平這片土地與蘇軾的奇妙緣分,在他收到那一方硯臺起,命運的齒輪錯位嚙合。
錯位的因緣際會,蘇軾并不知曉。此時,他仍誤以為喜愛的鳳咮硯來自北苑鳳凰山鳳嘴部的小潭,并以南劍州建溪黯淡灘所產南劍石為偽,其先有云:“仆好用鳳咮硯,論者多異同,蓋少得真者,多為黯淡灘石所亂耳?!?/p>
這一誤會直到十年之后稍解。他為好友作《孔毅甫鳳咮石硯銘》:“昔余得之鳳凰山下龍焙之間,今君得之劍浦之上黯黮之灘。如樂之和,如金之堅。如玉之有潤,如舌之有泉。此其大凡也,為然為不然?然也,雖胡越同名猶可;不然,徒與此石同溪而產,何異于九鵬而一鹯?!奔毤毝嗽斂滓愀碜憎龅瓰┑氖帲K軾也不得不認同二者性質相類。這位熱心為鳳咮硯“帶貨”的“頂流”文豪,此時認為石硯重在質地,而非產地,兩地產石金堅玉潤,同名猶可。
誤會最終得到澄清是在數十年后。之前王頤將產地指為北苑鳳凰山,蘇東坡采信此說。后經胡仔多次親往北苑詢問當地人。北苑鳳凰山麓只有三四尺小泉,并無深潭,且鳳凰山土沃石少,石質頑燥,當地人未以山石為硯。想來當時傳聞不審,蘇軾被人誤導。葉夢得的考證則更加深入:“此石(南劍石)有二種,其一出鹵水,去黯淡四十里,細潤而不甚發(fā)墨。黯淡灘石宜墨,而膚理不逮?!?鹵水石與黯淡灘石同溪而產,雖同名為南劍石,發(fā)墨與否相差甚遠,東坡前言“何異于九鵬而一鹯”此處正巧應驗。
蘇東坡曾經自嘲:“我生無田食破硯,爾來硯枯磨不出?!彼鳛槲娜耍簧幪锕P耕,硯臺既為生計之源,又是知己良伴。他愛硯,也與硯有緣。當黯淡灘石面世,眾人見到石材黑色的肉質上散布星星點點的金色,如同“黑眉黃眼”。美妍抑或丑陋,眾人莫衷一是,蘇軾得見卻將其奉為“至珍”。
時光溯回慶歷七年,彼時12歲的蘇軾與朋友在住宅的空地上玩挖地游戲,偶然掘得一塊魚形的石頭。石色淺綠,溫潤晶瑩,叩之有鏗鏘聲,皮殼與肉質都散布著細小的銀星。他出于好奇以墨條試磨,非常容易出墨。就連蘇軾的父親也驚嘆說這是一方“天硯”,并將它視為孩子未來文章發(fā)達的祥瑞之兆。蘇洵為“天硯”制作了匹配的硯盒,兩物一并贈送給蘇軾。石材上的點點金星,眾人不知妍陋。而或許正是它們與“天硯”上散布的銀星相似,觸動蘇軾的憐愛之情。自幼得“天硯”,游魚入罟,銀星點點,預兆文運。名滿天下時,鳳咮銜璞,金星熠熠,似續(xù)前緣。
硯名流芳宋史中
宋代是一個文風昌盛、學術繁榮的時代,諸多文人墨客以墨為伴,以硯為友。在這個時期,并非只有蘇東坡一人對硯臺情有獨鐘,博學多才的士人們意識到了硯文化的繁榮,于是紛紛為硯著書立說。與蘇軾齊名的書法家米芾素有“硯癡”之名。他特地撰寫了《硯史》一書,詳細記載了二十六種石硯,并對端硯和歙硯進行了辨析。此外,《端溪硯譜》《硯箋》《歙硯圖譜》等典籍也相繼問世。宋人不僅為硯著書,還為硯作詩刻銘,蘇東坡就曾為黃庭堅、孔毅甫等多位友人的硯臺創(chuàng)作硯銘。陸游所作《延平硯銘》也流傳至今:“延平雙龍去無跡,收斂光氣鐘之石。聲如浮磬色蒼璧,予文日衰愧匪敵?!闭窃谶@樣濃厚的硯文化氛圍下,鳳咮硯以及“四大名硯”中的三種基本成型。
然而端、歙、洮三硯流傳至今,與之相關的美談歷代不息。鳳咮硯卻在一時名噪后逐漸偃旗息鼓,它最后一次青史留名是在胡銓所撰筆記《經筵玉音問答》之中。南宋隆興元年,胡銓在內閣為皇帝起草書稿。宋孝宗賞賜他金鳳箋,并允許他使用內閣中御用的玉管筆、龍腦墨、鳳咮硯。自此記載之后,鳳咮不鳴于典冊。成書約在宋元之際的小說《李師師外傳》里寫“(宋徽宗)以賜師師端溪鳳咮硯、李廷圭墨、玉管宣毫筆、剡溪綾紋紙”,后世小說家之言,不宜當作青史實錄。盡管如此,鳳咮硯能與李廷圭墨、宣筆、剡紙齊名并列,可見其珍貴。而被冠以“端溪”之名,也可見其傳承中斷,在部分人的認知里與端硯混淆,令人遺憾。
如今的黯淡灘水靜波平,不見昔日亂石疊齒、十船九翻的險象。建溪潺潺,仍將南劍石默默洗礪。偶有一二采石人的身影,點綴在青碧之間,躬身尋覓鳳咮硯的輝煌過去。
現代篇
復原“鳳咮” 金石有聲
“鳳咮?”
初聽“鳳咮”,9年前的鄭世陽與多數今人一樣,對其一知半解;9年后,他成了南平市級非遺項目延平鳳咮硯制作技藝傳承人、復原人,成了最了解鳳咮硯的“知情人”。
成堆的深灰色石頭堆疊在道路兩旁,廠房內,泥塑、木雕、硯雕作品分區(qū)擺放……走進位于延平區(qū)茫蕩鎮(zhèn)安豐村里溪山莊內的鳳咮硯制作工坊,及眼處,藝術氣息濃厚。
早在12歲那年,鄭世陽便與“雕刻”結緣。鄭世陽的舅舅、姑丈都是泉州市惠安縣螺陽鎮(zhèn)人,很早便開始從事木雕生意。年少的鄭世陽常被叫去幫忙,接觸木雕技藝。木頭、樹根等從原生態(tài)到藝術品的蛻變,在鄭世陽心中播種下藝術的種子。長大后,他毅然走上雕刻這條道路。2012年,鄭世陽與妻子葉萍相識并結婚,葉萍是延平區(qū)茫蕩鎮(zhèn)茂地村人,此后,“茫蕩女婿”鄭世陽便在南平安了家。
2015年4月,鄭世陽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進修,任課教師是中國當代學者型硯雕家吳笠谷,得知他來自南平茫蕩鎮(zhèn),吳笠谷告訴他:“南平古時有名為‘鳳咮硯’的硯臺,宋時蘇東坡和宋徽宗都用過,據說制作硯臺的南劍石就來自茫蕩鎮(zhèn)一個叫黯淡灘的地方,你去找找看?!?/p>
黯淡灘位于延平區(qū)茫蕩鎮(zhèn)建溪安豐至大橫鎮(zhèn)流域,是《南平縣志》記載的“南平古八景”之一。過去是南下福州的必經之路,此地水流湍急,行舟至此往往險象環(huán)生,給人以前路黯淡之感,故名黯淡灘。巧的是,黯淡灘正是妻子葉萍熟悉的地方。
恩師的建議點燃鄭世陽的好奇心,回到南平后,鄭世陽與妻子便開始了艱難的“尋石之路”。
炎炎夏季,鄭世陽與妻子從早上尋到中午,從河邊尋至河中,抱著沉甸甸的石頭,有時腳下打滑,摔至河中,身上便是青一塊紫一塊。運輸也不易,夏季曝曬在陽光下的石頭變得滾燙,將石頭抱到車上便是個大工程。冬季嚴寒,河水冰冷刺骨,夫妻倆還是要一塊塊地翻找,尋找南劍石的蹤跡?!坝袝r候找到好的南劍石,抱在懷里,哪怕是人滑倒在河里,石頭也不能掉?!编嵤狸栒f。
尋石之初,鄭世陽對南劍石的印象尚且是模糊的,在經過翻閱史料、實地查找后,鄭世陽辨別南劍石的“火眼金睛”逐漸煉成?!澳蟿κ氖|細潤綿密,水紋淡雅高貴,多有金星點綴,與蘇東坡所說的鳳咮硯質地特性極為相符?!编嵤狸栒f,自2015年開始,他將找到的石頭做成硯臺,一方一方寄給吳笠谷鑒別,得到的卻是恩師否定的聲音。
直至2018年,吳笠谷打來電話,經硯文化行業(yè)專家、學者多方鑒定,確認鄭世陽寄去的一方硯臺為鳳咮硯。
斷承千年的鳳咮硯重現于世,如同一盞明燈,照亮了鄭世陽前進的道路。
鄭世陽收獲了多項大獎:硯雕作品《寒江獨釣》獲得2021年中國(蘇州)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;2023年作品《九曲棹歌》獲得第十四屆中國輕工行業(yè)職業(yè)技能競賽“藝鼎杯”第七名,這也是南平地區(qū)選送的選手17年來首次入圍該賽事并獲得獎項……
匠心傳承 丹“鳳”朝“陽”
一塊上好的南劍石,內有金星點綴,彈之有金石之聲?!安墒?、選料是制作硯臺的第一、二步,接下來,這塊南劍石會制成什么樣子的硯臺,則需要制作者的深思熟慮?!编嵤狸栒f。
硯臺為文房四寶之首,與書寫同時產生,是文明的載體。一方硯臺,包容萬千,不僅體現書法、篆刻、丹青等藝術形式,也講述一個個文化故事。這便是硯文化吸引鄭世陽的原因。
“從開始找南劍石,到制作出鳳咮硯,我已經將鳳咮硯當成畢生事業(yè)去做?!编嵤狸栒f,為了補充硯文化知識,他翻遍古籍,仔細閱讀《四庫全書》,尋找任何一處記錄著“延平硯”“鳳咮”的字眼。此外,在赴外參賽、辦展學習的過程中,他主動與各行業(yè)硯文化專家交流,不斷參加諸如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文化、藝術高級研修,長期保持與恩師吳笠谷的溝通。
歲月往復,匠心執(zhí)著。在鄭世陽的努力下,他將鳳咮硯的九道制作技藝還原。精雕細刻下,要讓“硯”會說話,必須融入傳統(tǒng)文化。在對朱子文化、成功文化等南平當地傳統(tǒng)文化進行學習、了解后,《印象朱子》《武夷三翁》《成功》硯等承載著閩北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作品一一誕生。
“每塊石頭切開,如果符合制作成鳳咮硯的條件,都要去思考這塊石頭的俏色、形狀能制作成什么樣的作品?!编嵤狸栒f,通常制成一塊鳳咮硯需要一個月的時間。
鳳咮硯自宋以后斷承千年,要想更好地將鳳咮硯文化進行傳承,鄭世陽深知,需要更多人的加入。2022年,在海峽兩岸(南平)紀念鄭成功晉封延平王360周年之際,已是中國傳統(tǒng)工藝美術大師的鄭世陽在延平鄉(xiāng)賢葉壽華的熱心支持和投資下創(chuàng)辦起“南平市延平區(qū)世陽雕刻制品有限公司”。2021年11月,武夷山職業(yè)學院鄭世陽手工木工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,由鄭世陽教學手工雕刻藝術,已帶出兩屆130多名學生。2023年,“延平鳳咮硯制作技藝”經南平市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第十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單,鄭世陽獲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。
“像這種大塊的硯臺還可以作為茶臺,小件的可作為禮品硯。”在產品展示柜前,鄭世陽還向記者介紹了鳳咮硯文創(chuàng)產品。他說,傳統(tǒng)文化作品正被賦予當代審美內涵,重回生活。未來他們將設計、制作出更多有內涵、有顏值、有賣點的硯文創(chuàng)產品,并尋求更為豐富的銷售方式,提升延平鳳咮硯的影響力。
“鳳咮硯,帶個‘鳳’,我的名字帶個‘陽’,丹‘鳳’朝‘陽’,相信在市、區(qū)兩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,延平鳳咮硯的明天會越來越好。”鄭世陽信心滿滿地說。
非遺科普
如何辨別南劍石優(yōu)劣,概括起來就是“一看、二撫、三聽、四磨”。
一看
主要看石質、看石形、看瑕疵,即硯石是否有明顯瑕疵、石質是否純凈通透、紋理是否鮮明、硯面是否有折光、石形是否適合制硯。
二撫
即以手撫石,感知硯石的潤與糙、粗與細等。這種撫石的感覺,通常稱為手感。一般來說,手感好,硯石的石質就好 。好硯石有“孩兒臉,美人膚”之譽。
三聽
用耳聽,即聽硯石聲音。一般用左手將硯石托空,然后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在硯石的邊緣處彈扣,聲音如金屬,清脆者為上。如石聲如木、如瓦,則為下品?;蚴|松軟,或石層中隱藏傷痕。
四磨
即用砂紙磨石面,如磨出石漿稠密,呈乳白色者則為佳。石質堅硬者,難以磨出石漿;石質疏松者,石漿中有顆粒。石漿呈油狀灰黑色者,一般不是鳳咮硯石。
【稿費說明】對本網刊登的作品,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,請第一時間主動聯(lián)系我網,我網將按照《閩北日報》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。如不愿意接受稿費,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。如第一時間,未能聯(lián)系我網(需提供手機聯(lián)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),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,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,概不負責。
【聯(lián)系方式】地址: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梅峰路45號7樓。電話:0599-8868501、18650668593。郵箱:greatwuyi@163.com
- Copyright ? 2022 GREATWUY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
- 福建省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[35120180004]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[113330003] 閩ICP備2022011400號
-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9-8868501 舉報郵箱:wlzx@mbdaily.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
-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:010-88650507(白)010-68022771(夜)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:12390
- 單位地址: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(qū)梅峰路45號報業(yè)大廈7層 廣告熱線:0599-8868501